<b id="uq7cr"><form id="uq7cr"></form></b><video id="uq7cr"><menuitem id="uq7cr"></menuitem></video>

<rp id="uq7cr"><meter id="uq7cr"></meter></rp>

    <rt id="uq7cr"><nav id="uq7cr"><p id="uq7cr"></p></nav></rt>

  • <cite id="uq7cr"><noscript id="uq7cr"><delect id="uq7cr"></delect></noscript></cite>

    <rp id="uq7cr"><nav id="uq7cr"></nav></rp>

    工業園區治污亟待升級

    作為工業化發展的主要業態,工業園區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工業園區的污染治理,事關國家水治理成效和未來治水的重點和方向。《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的出臺,有利于推動工業園區的治污升級和轉型發展,成為國家環境治理的樣板區和示范區。

    改革開放以來,為積極推進工業化進程,許多省市相繼建設了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園區。截至目前,我國各類國家級開發區達到435家,省級以上工業園區達到1500余家,其余各類工業園區6000家。工業園區多年來成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以河南省為例,2014年全省產業園區工業增加值、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長,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60%

    工業園區設立的初衷是為了促進行業之間關聯配套,上下游之間有機鏈接,形成園效應明顯的經濟功能區。園區內各企業在空間位置上連續分布或相近,便于對污染進行集中處理。但近年來的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個別工業園區藏污納垢,已成為污染重災區。

    有的地區打著生態循環經濟的旗號,縱容部分高污染企業以及小作坊生產,工業園區成為違法經營的保護傘。有的工業園區布局不合理,排污量大并且集中,環境影響大。環境管理機制體制不順,造成環境監管難度大。有的園區招商引資、建設發展速度與集中治理設施建設進度不銜接,在建設初期甚至沒有污水集中治理設施,或長期處于小馬拉大車的狀況。有的出于爭取國家資金支持等原因,園區污水處理設施按照生活污水特征進行設計建設。與生活污水相比,工業廢水成分復雜、變化大、營養物質不平衡。由于沒有工業特征污染物降解處理能力,這些園區的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果差。并且,園區內的企業以園區集中治理污染為借口,往往忽視企業內部治理,沒有實現重金屬等有毒有害類污染物在車間口達標的要求。

    《水十條》明確提出要集中治理工業園區水污染,這抓住了工業污染治理的牛鼻子。針對工業園區內企業類型眾多、產業結構復雜、廢水排放量大、污染物種類多、污染負荷排放強度高、水質水量變化幅度大等特點,《水十條》要求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工藝改造以及污水預處理等措施進行提前處置,保證廢水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減少末端集中處理壓力。新建、升級的工業園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集中處理等設施,保證園區的企業污水能夠得到及時處理處置。2017年底前,工業園區應按規定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暫停審批和核準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并依照有關規定撤銷其園區資格。《水十條》劃定了工業園區污染治理的時間底線,各地區應制定工業園區排查計劃,并倒排工期,加大推進工業園區內企業預處理設施、集中處理設施以及配套管網、在線監控等設施建設的力度。

    《水十條》契合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積極部署工業園區改革創新治污模式,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水十條》明確提出推動環保企業服務向生產環節延伸,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污染治理市場,推進園區水環境監測、污染防控、環保設施運營等第三方治理服務,實現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專業化、產業化。在工業園區等工業園區,引入環境服務公司,對園區企業污染進行集中式、專業化治理,開展環境診斷、生態設計、清潔生產審核和技術改造等;組織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合理構建企業間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治理綜合成本。在造紙、印染等行業,鼓勵推行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水十條》在原有工業污染治理的基礎上,將環境和健康風險作為風險防范的重點領域,是對媒體曝出飲用水中檢測出抗生素等熱點問題的回應,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水十條》明確提出要定期開展沿江河湖庫工業園區環境和健康風險評估,落實防控措施。評估現有化學物質環境和健康風險,2017年底前公布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對高風險化學品生產、使用進行嚴格限制,并逐步淘汰替代。保障人體健康和環境安全是環境保護的最核心要求,健康風險評估和化學品控制是水環境治理的最基礎任務。

    《水十條》提出研究發布工業園區環境友好指數,指出了未來工業園區環境治理和經營管理的方向。環境友好指數是環境友好型社會在工業園區小細胞層面的著力體現,涵蓋環境保護水平、循環利用水平、生態建設水平等指標。通過環境友好指數引導工業園區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促進園區積極開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節水治污等工作。通過園區綠色化和生態化改造,以點帶面,推動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總之,工業園區污染治理事關重大,是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重要體現。工業園區在引領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應當推動治污升級和轉型發展,成為國家環境治理的樣板區和示范區。

                                                                                                                        來源:中國環境報

                                                                                                                        時間: 2015-5-15

     

    上一篇:
    下一篇:
    ? 又黄又大又粗的免费视频